跳到主要內容區

智慧箱網養殖應用技術論壇海大登場 漁業署盼提升海域利用率

冉繁華教授表示海大智能箱網養殖團隊搭配大數據及AI智能系統精準計算數值

【2021-11-17 海大快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12月17日舉辦2021智慧箱網養殖應用技術論壇,展現近2年執行農委會漁業署科技計畫開發智能化箱網養殖之科研成果。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表示,臺灣是海洋國家,養殖產業非常發達,技術也相當先進,但是陸地面積有限,海上箱網養殖列為漁業署重點輔導產業,引導產業向外海延伸,從目前0.3萬公噸提升至1.5萬公噸,盼借助以海大為首的學研單位研究成果擴大海上箱網養殖產能,帶動漁村及養殖產業鏈經濟產值,實現以海為田,提升海域利用率之政策目標。

校長許泰文表示,全球漁撈資源下降,勢必加速養殖產業升級與轉型,智能箱網養殖團隊目前成功在屏東恆春實際驗證,發展4座圓周100米、網袋深15米的沉降式智慧箱網,有精準的海況預報及箱網動態分析,不怕颱風極端氣候影響。張署長也提到,漁業署近期盤點臺灣的漁業,目標要壯大養殖產業,箱網養殖具有高產能、養殖生物成長快速及對水土資源依賴性低等特性,會是未來臺灣養殖的一個主力!統籌計畫主持人冉繁華特聘教授也說道,目前箱網養殖的產能可以達到陸地上的8倍,以高價值魚種「金錩」為例,可以飼養30萬尾,以1斤80元計算,具相當高產值,已有業者使用。

冉繁華特聘教授表示,海大召集校內9名教授及澎湖科技大學、成功大學,總計11名教授、約60名大學、碩、博士生構成智能箱網養殖團隊,開發智能化箱網養殖模式、外海箱網策略魚種關鍵養殖技術研發及抗風浪箱網養殖試驗,透過種原基因庫建立、疾病防治及養殖管理策略克服現場養殖所遭遇之困難,導入自動化設備,結合ICT及IoT技術建立AI科技管理模式,有助於提升作業效率與營運效能。並希望透過網養殖連結國際上節能減碳的議題,未來海上箱網養殖也可以結合離岸風電以及海中造林。

目前技術融合水下立體影像與聲納影像,可以準確辨別魚隻數量、生長狀態、活動力及攝食行為等,同時結合通訊技術可以迅速的回傳資訊,搭配自動化設備、大數據及AI智能系統精準計算投餌量、控制飼料落點,改善魚隻搶食時造成的受傷狀況、增加效率、可以節省約百分之三十的成本,並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為推廣我國外海箱網養殖,漁業署自107年起於屏東海域建立外海抗災型智能箱網示範場,並投入如石鯛及大規格龍虎斑等箱網潛力養殖物種與陸上養殖種類做出市場區隔。推動至今,已成功帶動2家企業投資,該海域新投入箱網口數已4口增加至 21口,初估增加及帶動漁村及養殖產業鏈經濟產值達3.85億元。

新聞來源>>

瀏覽數: